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鲁凤枝:茶语

“三•八”妇女节,手机被女神们霸屏。

满屏所见,都是送祝福,晒礼物,秀恩爱。我跟着一路线上爬楼看风景,登顶极目四望,全是女神们自娱自乐的嗨翻天。线上的风景没看够,线下的活动已开始。

我赶紧转移阵地,参加单位为女职工举办的“魅力巾帼,茶香四溢”茶文化主题活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活动室门口签到簿的桌子上摆放的精致花篮,在签到的瞬间,似乎就接收到到了鲜花释放的满满能量,感到神清气爽。刚进活动室的大门,茶艺老师们就施予我们净手礼,配着舒缓的音乐,感觉不止净手了,心也静了。

活动室插了两瓶含苞待放的浅绿色的百合花,花瓶也是同色系的绿,每个桌子上都整齐地摆了嫩黄色的小月季,在绿叶的衬托下,娇人可爱。灰白色的桌布上铺了一条长长的浅绿色的织锦缎。仿佛置身于春天的郊外。

茶艺老师们穿着绿色的国风旗袍,在带着流苏的盘扣的点缀下,优雅灵动,随意绾起的发髻,显得既古典又随性,是那么的恰合时宜。

学茶礼、明茶史、识茶叶、品茶味、论茶语……听茶艺老师娓娓道来,受益匪浅。

茶艺老师为我们精心泡制了正山小种红茶,看着她们优雅的动作,也是一种享受。茶缓缓斟在温润如玉的白色镶有金边不规则弧形口的玻璃品茗杯里,我们按老师的提示,一杯分三口小嘬慢饮,享受着茶带给我们沁人心脾的愉悦。并用真诚的心,向茶艺老师献上刚刚学到的还不标准的谢茶礼,虽然相互陌生,但是一个茶礼就彼此心心相通,笑意盈盈暗香来,似乎神交已久。

品茶三杯,回味无穷……让我想到了许多“茶”闻趣事。

小时候,我家菜园地里有几棵茶树,应该是小乔木品种。谷雨前后,父母会在周末安排我们摘茶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最不喜欢摘茶叶,看着摘不尽的茶叶,心里急得挠痒痒,总借机跑出茶地溜达溜达,还不知轻重的盼着老天下雨就好了。

父母看着茶树上绿茵茵的茶叶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乐滋滋的。新茶是父母亲手制作,我依稀记得杀青、揉捻、烘焙的情景。这些制作工序中,主要是火候的把握,杀青是大火翻炒,烘焙是文火慢烘。出新茶的那一天,父亲会喊上左邻右舍的叔伯们来家里品茶。第一杯新茶奉上,大家呷一口,再慢慢回味,异口同声说好茶!

品茶,评茶,再张家长李家短唠唠嗑,邻里其乐融融。户外夜已深,室内人不寐,大家意犹未尽。

生产队干农农活时,有的田地离村庄很远。中途休息的时间,不够田里家里走一个来回。队员们一般选择在田埂上就地休息一会儿,我们就承担着送茶的任务。过去有没有钟表,母亲就教我们学会看日照把握时间,交代太阳晒到院子里什么位置时,就把送茶到大人们干活的田畈。

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父母亲,喝着我们送来的茶,觉得舒坦多了。茶有多余时,就分享给坐在他们身边的或者有需要的队员喝,分享到茶的队员会不失时机的夸我们懂事勤快,虽然弄得有点面红耳赤不好意思,但是心中还是窃喜,毕竟是小孩子嘛,喜欢大人夸奖。

童年时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上街。那时的街,是我们临县一个镇上的集市,那个集市离我们家有十来里路。没有交通工具的时代,到哪儿都是靠步行。记得夏天的时候,还没走到街边,已经是口渴得冒青烟。有需求就有供给,当时广场中央有卖茶的大棚子,棚子下面摆了四方桌、长条凳。桌上高高的玻璃茶杯,斟满了一杯杯的茶。每个杯子口上都盖了一个方形的玻璃盖,2分钱一杯。母亲总是鼓励我们走快点,许诺到了街上就给我们买茶喝。母亲舍不得我们嫩歪歪的腿走累了,就让我们借喝茶的时间坐下休息一会儿。茶只有微微的温热,借着口渴,一口气能喝精光,老板娘为了有位子招揽生意,喝完就催人走。母亲只好找一个体面的借口拖延一下付钱的时间,手上拿着一块钱纸币,在老板娘面前展示一下,说去附近买点东西破零钱来付账,老板娘欣然应允。在那没有琳琅满目的饮料补充能量的年代,一杯淡茶,配上母亲的缓兵之计,就使筋疲力尽的我们满血复活了。

茶还代表一种礼仪。贵客临门,主妇们都要烧“茶”。此茶非彼茶,它的实质就是美食,可以是汆肉下挂面,也可以是荷包蛋下面,还可以是糖心蛋等,不一而足,是正餐之前的茶点。新亲或者长辈新年第一次上门,不仅要烧“茶”,而且“茶”里必须有鸡腿。当然,鸡腿只是摆设,不能吃。过去物资匮乏,客人多时,鸡腿不够用,就问左邻右舍借,借来的鸡腿会用红头绳之类的做标记。客人走后,又完璧归赵。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现在烧“茶”的礼节淡化了,只留在记忆深处。

还有一道苦不堪言的“茶”,美其名曰香“茶”,实则是中药。小时候,母亲避讳提“药”字,把煎好的中药叫香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七八十年代,新醅酒我们家乡不曾酿,简易的红泥小火炉家家户户倒是有,是三足鼎立的,下面的三足立地,上面三个耳子顶容器,中间是带蜂窝孔的膛,农家的红泥小火炉除了过年用来烧火锅,平时基本闲置,偶尔煎中药用。

抓回家的中药,倒进罐子里,加适量水,把包中药的纸浸湿覆盖在罐口,再盖上盖子。母亲就用一把破芭蕉扇不停地扇炉子里的火,焦急聚拢在她的脸上。一会儿罐口就滋滋冒热气,待煎得只剩下大半碗药汁时,就倒在一个有豁口的碗里凉,母亲一边用嘴吹,一边试温度,待到温热刚刚好时,母亲一手端药,一手挖一勺糖,鼓励我们一鼓作气喝下去,然后把糖快速塞进我们嘴里,还不停地说“先苦后甜”,我们是在一勺糖的诱惑下喝药的。

煎三遍后,药渣会倒在三叉路口,希望疾病随风吹走。当时以为药是不好的东西,只配豁口碗装。长大后才知道这是有用意的,长辈希望生病的我们喝了豁口碗装的香“茶”,以后就更健旺了。就像男孩小名里带狗或苟是一样的意思。香“茶”,是浓浓的爱。

茶,是代表孝道的仪式,新婚夫妻在高堂之上给长辈敬茶,是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

茶,是一种境界,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陆放翁落寞时的闲致豁达;

茶,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赌书消得泼茶香,是词人琴瑟和鸣的常态。

一杯醇香的茶,回味绵长。

随机推荐:
贵夫人碎花雪纺连衣裙 名牌运动服套装女 主卧床 婚床 翻译器 turnitin uk 胡萝卜色口红 带书架的写字桌 家用 喂奶椅子 哺乳椅 新生婴纯棉儿被抱 鸡尾酒杯 冰箱 单门 报警器 家用 防盗 感应 飞智蓝蜂 速干文化衫定制 棉麻衬衫女 亚麻棉 宝宝透气网鞋 软底 电信网络机顶盒遥控器 怡成 棉麻地毯 皮面小白鞋女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