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燕羽:“情郎江上唱歌声”

面对举世闻名的三峡美景,我一直处于缺席状态。这种缺席其实很闲散,很从容。随着岁月既快速又缓慢地溜走,火候似乎到了。我需要去一次三峡,去看看它壁立千仞,风急浪高的第一峡——瞿塘峡。

在去瞿塘峡之前,我已激动得恨不能立马飞到它的身边,因为我阅读过的它的相关资料,已从一个个方块汉字变成了神龙和飞马,在天空中飞舞着,在大地上狂奔着,卷起的祥云和扬起的尘埃早已阻断了我贫乏的想象,而打开了我似乎合乎天道神韵的理解和揣度。

古人曾有这样的描述:“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写道:“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谚云: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盖舟人以此为水候也。”《吴船录》较详细记载了船只过滟滪的情景:“十五日至瞿塘峡口,水平如席,独滟滪堆水疾石险,摇橹者汗手死心,皆面无人色。每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始发,一舟平安则簸旗以招后舟。”从以上正面的叙述和侧面的描写里,三峡中瞿塘最险,既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它就是举世闻名的真实的存在啊!看了这样的文字,谁人能不动心、不向往呢?

当初夏的阳光在瞿塘峡小试锋芒时,我们登上了深度游览瞿塘峡的画舫。能容纳上百人的游船并未让众人穿上救生衣,大家轻松地谈论,开怀地大笑。时而坐在船内的木椅上发呆,时而又起身漫步到船舷两边,让三峡之风从自己的头顶或脚下呼呼而过。

开船了。先是徐徐启动,倒船、掉头、向前,然后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们在一两百米的峡谷间随船欢歌着,壁立的赤甲山和白盐山对峙而成的山门,确实险峻,但仿佛与我们无关,但山壁上“雄哉夔门”等红色阴刻字体却瞬间让我们振奋,仿佛点燃了激情的狂潮。当众人平静下来,仔细辨认船两边咫尺间的洞穴、古栈道,似有隐藏的悬棺和攀缘的猿猱。

那众水会涪万,滟滪雷声远的情景呢?我完全没有感受到。若不是资料和书籍的弥补,我可能会误认为游瞿塘峡的感觉就是甜美和平顺的,即便偶有两山刀削斧砍的奇险,也只不过是令人惊叹、惊喜罢了。

离开瞿塘峡,登上北岸的白帝庙,有些东西似乎才慢慢弄明白了。

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白帝庙里,诗歌碑林应算它的一大奇观。“巫山不高瞿塘高,铁错不牢火杖牢。妾意似水水滴冻,郎心如月月生毛。”(明末清初王夫之《竹枝词》),该诗表达女子的用情专一和男子的用情不忠;“巴峡千锋走怒涛,新滩石出利如刀。弄篙的要行家手,未是行家休弄篙。”(清朝何人鹤《竹枝词》),该诗表达了瞿塘的奇险,只有行家里手才能征服和驾驭它;“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声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萋萋。”(唐朝白居易《竹枝词》),该诗借景抒情,作者被贬的愁怨和苦闷溢于言表;“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宋代范成大《夔州竹枝词》),该诗表现了当地人的生活生产风俗和节奏等等。从这些碑林节选的《竹枝词》中,可窥当时夔州一带的普通百姓生活、劳作、爱情、娱乐的场景风貌。有悲有喜,有哭又笑,有沉重也有俏皮。而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超越了上面的所有,成为压轴大戏。

“杨柳青青江水平,情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在杨柳青青的时候,也就是初春时节,长江之水始涨。在瞿塘峡滟滪堆将淹未淹之际,水面平和,波澜不惊。当地人一切美好的想象便从此处出发,无比神往,无比期盼。“情郎江上唱歌声”,能与春天媲美的,无疑是人间的爱情。作为将巴渝之地民歌率先改编成文人创作的刘禹锡,不可能忽视民歌中关于爱情的部分,且还会发扬光大。因此,这一句写出了年轻人直白而诗意地对爱情的渴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既借用了民歌的谐音和双关,又化用了“竹枝词”调中常运用的句子,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猜测、憧憬和向往。

据白帝庙里有关资料介绍,瞿塘峡中那座可以轻轻松松将人逼近死亡的,同时又被称为天下风光奇绝的滟滪堆,早在1959年就被炸毁了。为了当地人的生存,为了南来北往船只的航运,天堑变成了通途。当然,那著名的风景“滟滪回澜”,从那时起也就变成了纸卷上的辉煌了。刘禹锡的《竹枝词》,似与今天的瞿塘吻合,比如“杨柳青青江水平”,一个“平”字,完全是今天我们所见的景象:和平、安宁、幸福、甜蜜。哪有什么凶险?哪有什么奇绝?哪有什么死亡?有的只是:高山峡谷,美丽的白帝庙,没完没了的姑娘她没完没了的笑。但可能我们错了,我们对刘禹锡的竹枝词理解得太肤浅。

刘禹锡之前的竹枝词民歌和他之后文人创作的《竹枝词》,大多“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与三峡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生活的艰辛有很大关系。唯有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那时的瞿塘峡才是真正的瞿塘峡,时而风急天高,滟滪回澜;时而风平浪静,波光粼粼。他在这样的夔州,这样的白帝城,来一首文人创作的《竹枝词》,看似轻松、诙谐,实则早已超然物外,成为竹枝之绝唱了。当众人都在模仿竹枝词的哀怨和忧伤时,刘禹锡却写出了颇接地气的夔州人的生活情趣,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众人都在借竹枝词感慨生活不易时,他却为我们展现了夔州人顽强的生命力,即哪怕有“滟滪回澜”吞噬万物的凶猛,但也有春天来临时对生命无上的崇拜和美妙的想象。

滟滪堆消失了,但《竹枝词》仍存在于鲜活的世间。“杨柳青青江水平,情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不绝于耳的夔门竹枝之歌,就是三峡人永不灭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吟唱!

2024年6月12日

随机推荐:
硬币 百搭衬衫+v领马甲 消毒柜 宝宝帆布鞋 数字翻糖模具 食品拍摄道具 虾仁 冷冻 新鲜包邮 pvc标签贴 闭门器液压缓冲 wis洗面奶 公路 赛车 摩托车 实木线条 装饰木线条 原木 浮漂 正品 女鞋 单鞋 坡跟 胖妈妈t恤 手电转钻 家用 多功能插座 公牛 壁灯 2695v2 白色墙纸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